新闻中心

机械设备行业观察:3D打印助力人形机器人突破;商业航天加速工艺革新

Writer: admin Time:2025-03-09 Browse:117

  近年来,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,产业链降本趋势与人形机器人、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的融合,为行业带来结构性变革。钛合金粉末成本大幅下降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,叠加政策对商业航天与

  2024年,3D打印用钛合金粉末价格从2023年的600元/kg降至300元/kg以下,降幅达50%。这一变化源于三方面:其一,威拉里等企业通过优化制粉工艺,平均得粉率提升3%以上;其二,上游海绵钛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点,一级民品价格从年初5.0万元/吨降至年末4.2万元/吨;其三,氩气等惰性气体成本下降,结合智能回收技术,工业气体用量减少30%-50%。

  锐科激光与某央企签订120台3D打印激光器订单,其新一代设备通过优化功率监控系统与光束质量,实现了高稳定输出。这一突破标志着国产激光器在精密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提升,为3D打印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。

  材料与设备的国产化突破,叠加商业航天、人形机器人等下游需求增长,推动3D打印从实验性技术转向量产工艺。例如,华曙高科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,仅用4个月完成30余个液氧煤油发动机零件的交付,验证了技术的高效性与可靠性。

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,3D打印技术解决了传感器微型化与结构轻量化的核心难题。华力创科开发出毫米级六维力传感器,结合金属3D打印工艺降低成本,产品已应用于腾讯、强脑科技等企业。此外,Figure02机器人通过3D打印蜂窝状复合材料关节,实现运动缓冲与散热性能提升,使用寿命显著延长。

  商业航天对复杂构件的制造需求与3D打印高度契合。雷霆-5发动机作为国内首型全机85%零件采用3D打印的液氧煤油发动机,已成功应用于“星云-M”试验箭。铂力特与蓝箭航天合作开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零件,支持朱雀三号火箭完成垂直起降试验,进一步验证了3D打印在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的应用潜力。

  产业链企业通过工艺优化与材料创新,兼顾制造效率与产品性能。例如,华曙高科在交付周期压缩的同时,确保零件满足航天级可靠性标准;锐科激光通过抑制高阶模输出,提升激光器在精密加工中的稳定性。这些进展为3D打印在更多高端场景的渗透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
新闻中心

CONTACT US

电话:400-123-4567

Email: admin@baidu.com

传真:+86-123-4567

手机:13888888888